by Martin Lam
Gundam Dock in Hong Kong 應該不少朋友都去了,也拍了。
很多人都說,這些大孩子的玩意,是男人的浪漫;又說男人愛高達,女人唔明白。
其實,男人的浪漫,又豈只高達?
女人真的不明嗎?其實喜歡高達的女生多的是,並不是男孩專利喔。
愛,到底有多愛?
作為攝影師,我會用我專長的方式將這愛畫出來。這是我攝影眼看到的,站立在香港大地上的高達:

和在朋友Facebook上看到的有點不一樣,是嗎?
我常說我宅,很多人當我在自嘲,其實我說的是事實。宅其實是一個很理想的性格,最高的性格品位。現在很像現充的感覺,只是近十年才訓練出來的。
這些文化,這些活動,我接觸得比攝影早最少十個年頭。認識越深,就越有自己的觀點(和偏好)。
說實話,這站立在香港大地上的高達除了大(但又不是1:1)就沒有甚麼了不起。細節就如早期的模型:越大越欠奉。 小時候會自己動手改裝,但現在這是別人的模型,加上我也沒能力實際地改裝這1:3。因此,我就在我的照片上動手:
1) 拍攝時間
很多人都說展覽人多,拍不到好角度。
那天我早上7時多就到,人也沒幾個,輕鬆解決問題。
而最重要的是我想在低角度光照下拍攝,黃昏人一定多,所以選早上準沒錯。
那天還是打風前一天的早上,雲得層次特豐富。
2) 拍攝角度
「如果這是台1:1的,我最近可站在哪裡?從那看上去的景像會是怎樣?」這是我取景時的想法。
理論上用上50mm是最接近人眼的,但就算我拍的是1:1,我也會選上短一點的焦距(預算約35mm~50mm之間),來特顯巨大感。最後定在2Xmm ~ 35mm之間,有巨大感之餘亦不會透視過分誇張。蹲下來拍攝並不讓太多的地面入鏡,得出了比較合理的透視。
3) 相機設定
光圈為10,快門160,沒帶腳架所以用了200 ISO。理論上不用這麼快的設定,但為了確保清淅,160絕對安全。RAW拍攝,這在現代攝影來說是接近必然的吧。
4) 後期處理
這是最大的挑戰。
將小時組模型時做過的事,在照片上再做一次:
– 在所有噴射器裡裝燈。
不是要做噴火效果,只要做到感覺有開動,有光的就夠。噴火的話它們就已不在地上,做假都得合情合理。
– 讓眼睛發光
簡單加亮一點,就有「開動了~」的感覺。
– 全身畫線,做陰影效果
先覆製一個暗一點的圖層,然後用layer mask遮起來。然後用筆慢慢的擦掉,以加深每一條刻線。
在線位上和突出位置加陰影,我應該是本地模影界第一批如此製作的人,當時是80年代末。現在不用噴筆,用畫筆;從前調好氣壓,現在調好筆壓,慢慢噴。不用很仔細,隨意一點效果更自然。 基本做法和上線一樣,只是brush size大一點和輸出少一點。
– 加上質感
這兩台1:3本體很「膠 」。首先加強反差,在暗位部份用blending mode覆蓋上素材,然後將不要部份遮掉,就得出了現在的效果。
– 地面和背景處理
地面找來了沙塵素材貼上去。正光的要配正光的素材,逆光就配逆光的。因沙塵在不同光照下立體感不同,配錯了就會很假。
用沙塵遮擋,除了可加強氣紛,也可遮擋圍欄、遠處的路人,還有一直在那裡的保安員。
背景用了一張岩石素材貼上去,加強背景大廈的風化感(裡面的居民對不起了,將你們的家弄成這樣子),順便令廣告牌沒那麼顯眼。
最後在網上找來導彈的煙(這素材我真的沒拍過……)套到天空上,營造戰爭氣紛。

赤の彗星身上的炫光不是後製,而是逆光拍攝時將光原攝入鏡,收光圈後的效果。
前面閃閃亮的逆光物體不是塵的素材,而是拍到後期下微雨,那是逆光下的雨粉。本來下雨不是拍攝它們的好時機,現在卻加強了氣紛。

這張用24mm~70mm所拍。預料自己會拍這樣的構圖,為了增強壓縮感(即讓畫面看起來RX-78-2和MS-06s站得近一點,而大小不會相差得太過份。是長焦距鏡頭的特性)),因此用上中距離鏡。 (上面的獨照是用16mm~35m拍的)
照片約花了2小時來後製。細心的後製沒有死色或高雜訊位,修圖時用ProPhoto RGB,16bit顏色處理,色彩和細節度都很高,將來用來做展覽放到9m或以上亦不失禮。
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,不一定要花很多錢,但你一定願意花很多時間去做。
www.martinlam.hk
www.facebook.com/MARTINIZ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