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Martin Lam
不少朋友在參觀我們學生畢業影展時都會問:那是自拍嗎?近兩年以自拍方式交final project比例上多了。我們也不反對,因有些內心感受、屬於自己的故事,最適合由自己來演繹是理所當然。
自拍,就有如一面鏡子。此鏡照心, 不照像。沒法確定鏡子裡反映的就是自己,但自拍,可以追尋那個沒有左右反轉,不具體但真實的自己。
我是一個怎樣的人?暫時確定我是宅男,算得上攝影宅。最萌傲嬌御姐頸環女僕服絕對領域。不喜歡交際,閒時窩在家裡打機上網看動漫。要是影音系統不是在客廳,我連房門也不想開。外觀沒被一眼看出是因為真正的宅在心中,不在形像。
說我是毒男我也認同,因毫無疑問我是放毒的那個。常說攝影器材不重要,但班上聽話的卻沒幾個。(對,我這是在曲解「毒男」這詞語。)然而這就是全部嗎?
每個接觸過我的人心裡都有一個「我」。這些全都是我,因他們是認識我的,這不會有錯。然而,不同人心裡的「我」都是我,卻每個也不同。
可是:我,只有一個。
因此,那些全都是我,也全都不是我。
上面那個阿宅,就是那眾多「我」的其中一個,大概就是我從鏡子裡看到的光景。
然而,當透過攝影去表現自己的時候,那唯一的,真正的自己就會現身。
自拍,對我來說是嘗試「拍下這個拍不到的自己」。
當自己安然渡過27歲生日,確定了我不是搖滾傳奇。我的搖滾性格,還是會久不久出現,將身邊人氣個半死或直接想將我幹掉,大概在拿下耳機後又回復那大部份人認識的我。可是,我還不甘心也未曾死心。最少,在沒有band夾沒有live的日子,我還可借此提醒自己:原來,還有。

右手上的這介指,差不多是我的代表飾物。
自03年就一直在我右手食指上,背後CHROME HEARTS的品牌精神和血裡的搖滾精神一路引領著我,按下了無數次的快門,抓住了所有大家現在看到的瞬間。

自這之後,CHROME HEARTS成了我身上的唯一飾物品牌。
我的收藏同步成長、我的攝影眼同步成長、那搖滾的我,由british rock到heavy rock到grunge rock到J rock到death metal,直到現在為了那虛擬歌姬在彈,樂器也由guitar轉到bass。

這是一個心理素質上的改變,不多不少也反映在我的攝影裡。
拍的照技術上好像越來越簡單,不花巧,但卻越難。

說最能表達內心的自拍還得數這一張。
兩個都是我。
看不清的自我和現實的我。
可是,現實裡的我其實並不是我。
右手食指上的介指自03年後從未離身,可是這「現實」的我卻沒有戴著。
反而,那看不清的、存在卻不現實的我,卻有著身為我的現實證明。
這樣的兩個我,相愛、也相憎,看不清卻摸得著。
畫面看不見的儘頭,大概還有一把刀。誰刺誰,不得而知。
這作品在之前母校四十週年視藝展 http://www.dcfever.com/column/read.php?id=1083 有展出過。有位當年教導過我,幸運地未被我氣死還僥幸存活的中文老師,在看了照片聽了我導賞後,寫了這個給我:
《張開的手與閉上的眼》
你張開你的手
在赤赭之中
尋找你的身影
嘗試感受臉龐的輪廓
憐愛的撫摸那鬆緊有致的嘴角
深刻的淚紋
指尖
仿如鏡頭的弧度
細意的追索
敏感的捕捉
那個本來就是屬於你的
你
你閉上你的眼
在渾沌之中
尋找另一個你
雲霧中
你一任你的靈魂
帶著你那早已幻化的眼睛
追趕熄滅的明燈
企圖在茫然飄渺之間
攫取那場刻骨銘心的邂逅
然而
一場邂逅如何生生世世
一樁愛戀是否恆常永久
淺褐與深紫之間
溜走的
是彷彿仍在你手的
溫柔
在此特別謝謝 馮老師送的這份禮物。更高興的,是原來創作可刺激另一創作,而且還要是跨媒界的。
這樣,作品的生命就因此得以不同形態延續下去。 這就如「我」一樣,兩個創作的根都一樣,都是「我」。
但形式不同,是我,也不是我。
要了解自己,隨時花上一整輩子也尋不著答案。
還要了解別人?下輩子吧!
要是像這樣的人會被判定不適合在現今社會生存,也罷。反正一開初我就確定了我是宅男的現況和長遠目標。家裡蹲(只要經濟容許)其實是很高尚、有助世界和平的生活方式。
自拍不多,了解至此。
多拍一些,有緣再談。